听新闻
放大镜
东西协作,山海共情
2021-07-14 09:23:00  来源:连云港市东海县检察院

  《山海情》组照,显示出其鲜明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风格

  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山海情》从创作过程、角色选用、甚至原生态音乐形式“花儿”的走心安排,无不给《山海情》这一影视作品成为年度热播剧的“流量担当”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山海情》的“爆红”,不仅仅因为其写实的艺术手法和演员接地气的生动表演。作品背后传达的“先富带动后富”“东西协作帮扶”、早期扶贫攻坚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等“中国之治”的价值彰显,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1.

  《山海情》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当是:陈县长手里拿着一小把青菜,想给恩师凌一农教授改善伙食,但被一个中年妇女跟了一路,后来得知她男人病了好几年了,就是想吃这口青菜,陈县长不忍心,还是把青菜给了她。这一幕传递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青菜在当地成为奢侈品。这在今天很多人看来也许无法理解,但按照当时的情况,没有丝毫的事实夸大。接下来,凌一农教授立志种植双孢菇以及后来自掏腰包补足农户售菇差价等一系列场景,都让人感叹凌教授的可爱可亲可敬。

  《山海情》的成功,就在于把“先富带动后富”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以生动的画面感诠释出来。《山海情》中的闽宁结对帮扶,不论是凌教授、陈县长的带头种菇,还是白麦苗等人赴福建工厂打工致富,都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不仅如此,当时我国通过建立沿海经济特区等措施,释放制度红利,鼓励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后来又通过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国家战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从“先富带动后富”到今天的“精准扶贫”,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山海情》中的“吊庄移民”,在宁夏老百姓的生活中并不是个陌生词。“吊庄移民”顾名思义就是把贫困地区群众整村庄跨区域搬迁到其他更加适宜地区生活。宁夏国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矛盾突出。宁夏南部山区由于历史上人类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常年干旱少雨,经济发展滞后,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的称号。

  20世纪80年代起,为改变这一现状,解决南部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推行吊庄移民工程。1983年初,宁夏决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永宁、平罗、中宁、中卫四县建立吊庄移民基地,首批从泾原、隆德搬迁的吊庄移民在永宁、平罗扎根。第一批吊庄移民工程先行先试取得成功。自此以后,宁夏的吊庄移民工程浩浩荡荡地展开,并先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插花移民等多种形式,先后从南部山区移民100多万人口。

  通过移民,不仅帮助移民人口提前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减轻了南部山区发展的压力,形成了空间发展的均衡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宁夏经验”。吊庄移民不仅“移得出”,而且“留得住”,移民搬迁地区,回汉民族的聚居,通过文化交流和完善基层治理,成就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典范,可谓地方治理的“宁夏模式”。

  2.

  《山海情》中关于菌草产业、劳务输出、派遣帮扶干部的场景,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也是闽宁结对帮扶的真实写照。199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福建和宁夏实行对口扶贫协作。当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为组长的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1997年4月份,作为对口帮扶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队到宁夏考查,习近平同志指出“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实际上,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在理论上指引了产业扶贫这一帮扶措施的落地生根,让产业扶贫成为闽宁村发展的出路。

  事实也证明,没有扶贫产业的兴旺,就没有后来的“金沙滩”。如果说早期的菌草产业、劳务培训输出是技术帮扶下的“输血式”扶贫,那么后来闽宁镇的葡萄酒产业、生态农业、光伏产业等,则是先进发展理念带动下的“造血式”扶贫。葡萄、酿酒产业正是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充分挖掘当地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与早期的吊庄移民相比,生态移民解决的不仅仅是扶贫攻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目的是使迁出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重建。宁夏南部山区是黄河及其重要支流泾河、清水河的水源涵养地,属黄土高原地貌,早期人类的过度开发,使得地表裸露、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昔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辽阔景象得以再现。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重点调研了生态移民村——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以及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等地区,其间,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中央批准的首批开展空间规划试点省份,宁夏在践行“两山”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先后制定、修订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条例》,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巩固了生态移民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优化了国土空间布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辩证施策理念。

  3.

  《山海情》中还有一条重要的主线就是“水”。因为缺水,取名字用“水”,“涌泉村”、马喊水、水花等都有“水”。麦苗和姐妹们在福建第一次看见大海表现出的激动,水花的父亲为了一头驴和一口水窖逼水花嫁给永富,永富残疾因为挖水窖,因为灌溉问题村民闹到青铜峡市长那里,这一切都与“水”脱不开关系。也正是因为有“扬水”工程,将黄河水通过梯级调度,才解决了缺水的问题,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

  正因为“水”的问题在宁夏地区显得无比重要,人们才要更加珍惜水资源,保护好黄河“母亲河”,不要搞大水漫灌,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人与“水”的关系已不再是30多年前解决基本生存需要的关系,而是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新时代的现实背景下,宁夏如何将巩固“闽宁”协作、扶贫脱贫成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交出满意答卷,这是每一个《山海情》观众的关注所在。

  编辑:曹渝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