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先锋】徐继生:忠诚检察担道义 恒守丹心吝韶华
2021-08-19 15:08:00  来源:连云港市东海县检察院  作者:杨宜文

  从检36年,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检察事业,把最充沛的精力用在推动东海检察发展上,凭着对检察工作的无限忠诚,他用汗水丈量检察工作的艰辛,用激情谱写检察干警奉献的乐章,以行动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法律信仰。他就是东海县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的一位老科长——徐继生。

  忠于职守,他成为检察事业的“螺丝钉”

  徐继生,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检察工作,先后在东海县检察院法纪、反贪、监所、民行、纪检监察等岗位工作。36年的检察生涯里,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用苦干加实干扛起责任担当,用热血和忠诚捍卫公平正义,他以身体力行诠释着“老黄牛”的精神。2019年他从部门负责人的岗位退下来后,继续在行政公益诉讼岗位上发挥光与热。退下来的他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所办理的案件,坚持亲力亲为,对交办的事项尽心尽职。当同事问他:“都快要退休了,还有这么拼吗?”他总是笑着说:“大家都很忙,我要是少干了,你们就更忙碌了。”他总是这么默默地埋头工作,毋需催促总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类案件办理。他把自己当成一个“钉子”,组织安排在哪里,他就把自己钉在那里,没有怨言,没有松懈。

  工作中,他就是一名执着的检察官,勤勉刚毅,锋芒内敛,他是同事们眼中的好榜样,他用他的品质影响了身边的人。检察办案加班是常态,徐继生从不去抱怨,也从不以自己年龄、家庭等原因搞特殊化。2019年,他毫无怨言地服从上级院的安排,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在高检院承担接访工作近50天,圆满完成接访任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需要经常外出调查取证,有时出去取证就是一天,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证据材料,撰写法律文书,踩着月色回家成为习惯。

  忠诚履职,他当好公益诉讼的“急先锋”

  公益诉讼,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项新型检察业务。对于徐继生而言,更是陌生的领域。面对新工作新挑战,徐继生没有任何怨言,拿起相关条例法规深入钻研。他不懂就问,没事就看案例,不断探索办案技巧,短时间内成为公益诉讼方面的行家里手。2020年初夏的一天,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曲阳城遗址”遭到盗掘,相关人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凭着职业敏感性,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古文化遗迹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在调阅卷宗和现场实地调查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分析指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建议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用心保护好东海县辖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纸文书产生强烈反响,开启了县域内古文化遗址的保护行动,有力的推动全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他以对事业的忠诚,殚精竭虑办好每一件案件。2020年他共办理各类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1件,办案量居部门之首。

  检察为民,他搭起为民解困的“连心桥”

  “现在纠纷没了,钱也收到了,心里这块大石头可落地了。”年逾花甲的张大伯拉着徐继生的手激动的说。事情还得从七年前说起。2013年11月19日,张大伯的儿子张明因善意拉架,混乱中被打伤致残。张明把打人者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判定被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被告是外地的打工人员,既没钱赔偿也不愿意赔,于是向检察院提出生效判决监督。徐继生作审查后认为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经批准决定对该案作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案结卷成,事毕归档,可是对于本案的双方当事人来说,却是案结事未了。”张明一方赢了官司拿不到赔偿,被告方因无钱履行判决而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徐继生在调查中发现,张明在事发以后与其妻离婚,独自抚养子女。此外,张明因伤致残不能认定工伤,无法从原公司获得工伤补偿。种种困境让他当前的生活举步维艰。徐继生为了化解“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多次走访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在他的努力下,被告人积极凑钱尽可能给予张明赔偿,连云港市、县两级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上下联动为张明申请了司法救助资金。当拿到钱的那一刻,张明父子热泪盈眶,紧紧拉住徐继生的手久久没有放开。至此,这起长达七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这一类的案件,徐继生办理了很多很多,甚至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了。在他的心里,办好一个案件,还一方清净,保一方平安,是他永久的追求。

  徐继生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干诠释担当,捍卫着国家法律的尊严。36个春秋寒暑,他多次因工作突出被市县记功授奖。他深知奋斗永远无止境,惟有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做一名有温度的人民检察官!

  编辑:曹渝晗